水凝胶突破脑胶质瘤治疗难题 我校学子斩获“挑战杯”特等奖

发布者:冯洁发布时间:2025-07-27浏览次数:11

在第十九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由刘锡建、罗宇、王恺阳三位老师指导,化学化工学院陈艾红团队凭借《声气协同治疗脑胶质瘤的智能水凝胶》项目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脑胶质瘤治疗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更展现了青年学子在医工交叉领域的科研实力与担当。



创新突破:智能水凝胶破解医学难题

脑胶质瘤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术后残留病灶的精准识别和有效治疗始终困扰着医学界。传统的放化疗药物因血脑屏障的阻隔,难以精准作用于靶点,治疗效果有限。陈艾红团队研发的新型抗癌水凝胶纳米复合材料CSSH-Gel,为这一难题带来了突破性进展。该水凝胶可在术后精准注射至肿瘤残留区域,通过肿瘤微环境触发智能响应,同步生成活性氧风暴和HS气体,实现声动力-气体协同治疗,高效杀伤脑胶质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健康脑组织。

“我们希望通过可降解材料与缓释技术的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术后治疗方案。”陈艾红表示。这一创新设计不仅解决了传统疗法的局限性,还为脑胶质瘤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科研攻坚:师生协同攻克技术瓶颈

科研创新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曾面临纳米载药效率波动、水凝胶降解控制不精准等技术瓶颈。面对挑战,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建立了高效的攻关机制:陈艾红负责问题剖析,罗瑞新专注数据建模,周婷提供临床医学视角,通过定期的头脑风暴和反复论证,筛选出最优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学院先进设备的支持和学校专家组的定期指导为项目提供了坚实后盾。特别是在刘锡建教授的全程把关下,团队成功突破了缓释系统稳定性这一关键难题。“师生协同、院校联动”的创新模式,成为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

荣誉与责任:青春力量书写医工新篇

此次荣获“挑战杯”特等奖,不仅是对团队科研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医工交叉创新价值的认可。从材料设计到临床验证,团队智慧与学校跨学科平台的优势互补,让实验室成果逐步走向临床应用。团队成员罗瑞新表示:“作为研究生党员,能在市赛中为校争光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科研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继续深耕医工交叉领域,用创新为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团队精神:求真务实展现青春担当

从实验室的反复尝试到深夜的激烈讨论,陈艾红团队以坚持和热情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的成功不仅源于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刘锡建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生动诠释了学校“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优良学风。

这份荣誉是对团队创新成果的褒奖,更是对他们协作精神的肯定。展望未来,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获奖为起点,继续攀登脑胶质瘤治疗的高峰,为提升我国生物医用材料水平贡献青春力量。



智能水凝胶的研发为脑胶质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也展现了我校学子在科技创新中的无限潜力。陈艾红团队的故事告诉我们,科研不仅需要智慧和毅力,更需要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期待他们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再创佳绩,为人类健康事业书写更多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