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铸就立德树人教育之魂,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携手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举办的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在长宁校区教学楼报告厅拉开序幕。校党委书记李江同志出席论坛并讲话。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兄弟高校的有关领导应邀出席并致辞。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欣主持。
李江书记指出,学校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尝试,旨在进一步探索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坚持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 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实现“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化。他强调,进一步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要在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上下功夫,要在深入拓展通识课育人资源上下功夫,要在充分挖掘专业课育人功能上下功夫。教育事业是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一定要矢志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东华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李炜在致辞中提到,工程大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把“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把“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对兄弟院校而言,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论坛上,还颁发了课程思政特聘导师聘书。来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青年教师代表分别就各自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践做了主旨发言。
论坛邀请四位资深教师从不同角度,交流了他们主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化学化工学院赵琳静老师做了题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管理学院孟勇副教授以《东方管理概论》为例讲述了他的“课程思政”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凯教授阐述了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主渠道和责任田的协同共进机制;社会科学学院张健明教授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范式”为与会青年教师们做了交流。
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探索了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突出价值引领,展示了各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我校近两年新进青年教师共计11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