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季系列活动

发布者:冯洁发布时间:2023-06-05浏览次数:74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电子电气工程学院3月至5月开展了以“润泽心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系列活动,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教育正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始终保持教育“正”心主线。利用课堂的互动交流,开展烦恼倾吐活动,设置“心愿树洞”和“烦恼树洞”,鼓励学生们敞开心扉,倾诉自我,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或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特别邀请了学院毕业班优秀学生前来“传经送宝”,为低年级同学传授时间管理、情绪调整和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开阔视野,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的能力。

文化润心。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关注自我心灵成长。学院开展“书香润心”心理读书会。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方向的本硕学生,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领域和生活经历,从不同方面分享了在阅读心理图书过程中的感悟,同时也促使同学们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彼此的大学生活、读书经历和学习乐趣等,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读书习惯,学习心理调适技能,塑造健全独立人格。开展“为你读诗”感受现代诗歌魅力活动,将“扶困”与“暖心”有机结合,邀请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一起,加入到“读诗人”和“倾听者”的角色中,深切感受诗歌的魅力所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缓解心理压力,陶冶理想情操。

团辅健心。全面发挥团体辅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长期性作用。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进行团体辅导的设计和实施。学院开展“知心护航”假面舞会活动,学生以神秘面具遮掩身份,尽情展现内心世界,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娱乐游戏,引导学生们在趣味活动中释放压力、活跃情绪,感受运动和团队协作的快乐。开展“心向阳光”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活动设置了“以卡识人”自我介绍和“心语心画”绘画表达两个环节,有效进行互动破冰,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正确识别压力源,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对学生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

朋辈暖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心为语,朋辈互助。为增进学生友情,唤起积极情绪,学院开展“暖心相伴”知心朋友照片征集活动,通过“暖心互动”“创意拍”和“许愿”等多种形式,引导同学们寻找暖心伙伴,发展友谊。用各种方式记录下与朋友之间在校园内发生的点点滴滴,每张照片都见证了同学间的美好情谊,为大学生活留下青春印迹。征集来的照片通过公众号向同学们进行了展示,受到众多同学的喜爱。开展“观影读心”心理电影赏析活动,组织学生结伴观看《土拨鼠之日》《九条命》《忠犬八公》等心理电影,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舒缓学生焦虑情绪。以上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人际关系和学会时间管理,通过形式美走进心灵美,以情养心,提升大学生心理助人自助能力,实现同辈共同成长。

竞赛入心。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打造健康和谐校园风尚。学院通过竞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让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入脑入心。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学院2023年剧目名为《调和旋律》,荣获校级二等奖,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从剧本撰写、演员选拔,到舞台编排、视频拍摄,再到比赛角逐、剧目展演,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团队协作之下激发了同学们迎难而上、脚踏实地的决心和信心。开展师生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短视频和海报大赛、心理微课程大赛等,鼓励师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运用新媒体和文化载体创作表达,传播心理健康正能量。2021年至2023年,学院连续三年在“沪江医教杯”上海市高校师生心理知识大赛中斩获奖项(一等奖、二等奖和入围奖)。

用心育人,用爱耕耘,润泽心灵,静待花开。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系列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加强和推进育德与育心相结合,着力达到教育正心、文化润心、团辅健心、朋辈暖心、竞赛入心的目的,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