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 浦维达:阡陌风霜 蔚成丘壑

发布者:邢天艺发布时间:2023-09-22浏览次数:11


 在建校43周年校友返校日,材料工程学院举办了校友导师讲堂。院长周细应,院党委副书记黄中子、研究生辅导员马文婷以及6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校友导师讲堂的主题是“跨界融合,终身学习”,主讲人正是优秀校友浦维达教授。


 浦维达:材料工程学院1983届金属热加工专业校友,毕业后留校任职二十余年。现为教授级高工,任中国汽车产业培训基地主任、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工商联汽保协会首席专家、楚航科技公司高级顾问、上海市经信委专项资金评审专家、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慎思笃行  学而不怠

 浦维达校友来自农村,1974年高中毕业后,正值文革时期,他在崇明郊区参加农业劳动五年,期间他当过大队的领导(村干部),还担任过一家五金厂的厂长。虽然在崇明经历很多艰苦,但是他在这期间受到的锻炼为他之后的人生道路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工程大的前身——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读书。因为那时校舍还没有建好,他和同级的同学正式入学是在19792月份。入校几个月后,他发现中学阶段积累的文化功底比其他同学有不小的差距,因而有一种深深的压力,这种压力激发了他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经历了文革的他,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浦维达校友为校友导师讲堂主讲


 在浦维达校友的记忆中,他和所有同学一样对学习如饥似渴。那时的大学生对知识的憧憬和渴求是现今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体会的。浦维达校友为学习惜时如金,即使是当时的单休日,也要“浪费”在图书馆里,他做了很厚很厚的大本习题册。他们学习绝对不仅是为了对付考试,学习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老师所教授的,他们几乎建立了对各种科学知识的广泛兴趣。

 那时的课程学习没有选课制度,所有课程都能自由去听,所以大家日常听课只恨分身不暇,日积月累就学到了很多感兴趣的知识。比如,浦维达校友在学习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同时,选修过高等动力学、空气动力学、陀螺力学等;为了学好高等数学,他买了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

 甚至老师都佩服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他们会冷不丁拿出几道连老师也没见过的题目。老师们如果一时无解,就只得推托下次交流……

 除了理论学习之外,专业老师、校系领导也为他们精心策划了很多参与社会实习的机会。浦维达学生时代每年的寒暑假总在厂里参加实习或者课题调研,他多次去工农内燃机厂、七一拖拉机厂、大隆机器厂、上海球墨铸铁厂、申光马铁厂等等。学校每年还组织好几次大型企业参观活动,让他们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学期间,浦维达获得了很多荣誉:上海市三好学生、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等等。这些荣誉也让他更自信,将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时时勉励自己不浪费时间,不断超越自己。

 同学们在浦维达校友的讲座上获益匪浅


 肩担重任  众职兼承

1983年大学毕业后,浦维达校友留校任教,这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他和其他留校学生一起参加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教卫办举办的、由复旦大学分校承办的高校青年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了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弥补了作为理工科大学生所不具备的文科知识,让他受用终身,他非常感谢学校的苦心栽培。 

浦维达校友工作照


 浦维达校友在材料工程系各项工作都很有起色,赢得了学校和老师们的认可。他曾担任系办公室主任、材料工程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从事党的工作和学生工作,作为双肩挑的干部,他也承担了科研、教育任务,在科研项目方面建树颇丰,其中对上海乾通汽车附件公司的镁合金熔炼(坩埚)设备的开发,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工作中,他时刻谨记导师马捷教授的谆谆教诲:要有自己的职业追求、行政工作再忙也要有自己的科研,业务不能放弃,这是立身之本,有了科研才有学术技术进步,才有自己的专业定位。

1992年初,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工作,成立基础教育部(大基础部),目的是为专业教师松绑,利用基础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这项改革举措的工作需要,浦维达校友从材料工程系调任基础教育部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了抓好学生工作上。

 浦维达校友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


19945月,学校的又一项改革措施下发,总务处和基建处合并,浦维达校友担任了第一任总务基建处处长。在他任职期间,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校园建设,工作异常繁重、复杂,他因能力出众被评为上海市住宅建设先进个人。


 推陈出新  创造佳绩

19965月,浦维达校友因工作需要调至汽车工程学院担任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之后又担任该学院院长。

 在他任职期间,主编《汽车可靠性工程》、《UG-CAD实用教程》、《汽车技术基础》、《现代汽车技术与商务评价》等8部著作,撰写论文30多篇,承担科研课题20多项。在诸多成就中有几件最让自己欣慰:

 一是负责筹建了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基地,从项目规划、工程实施以及项目运转、二次开发全程参与领导。这个项目在全市乃至于全国首次建立了以电控轿车为实训项目的教学系统,是在我国推进OBD-II“车载诊断系统”框架下的汽车维修、检测、故障诊断的实训教学系统,同时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扩大汽车行业尤其在维修检测方面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

 二是建立了汽车学院UG培训中心,美国的UG软件为汽车设计实现参数化、同步工程带来极大方便,为汽车设计的有限元分析、数控工艺编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程化效率。为了给学生的就业和形成业务优势创造条件,他与赵波、龚勉老师一起编写了UG培训教材——《UG-CAD实用教程》并开设选修课;

 三是承担了上海汇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桑塔纳国产化课题,与刘牧众老师一起解决桑塔纳轿车制动盘早期磨损失效问题;

 四是承担了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规划的咨询课题,课题的任务之一就是与国际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供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业资讯方案,配合麦肯锡公司规划设计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方案


浦维达校友生活照


 志存高远  再启新程

20025月,浦维达校友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辛勤工作二十多年母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带着热情奔赴了嘉定区的上海国际汽车城。

 当时上海国际汽车城正处建设初期。浦维达校友和汽车城所有建设者一样,都有开拓未来汽车产业基地的宏大目标和情结。他们白手起家,创办了上海国际汽车城人才培训学院。在那里,浦维达校友担任院长直至退休;他筹备创办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担任研究会理事、高级顾问;他筹建“上海国际汽车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担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他建立了嘉定区万名专家为基层服务的专家工作站,每年组织高校、科研所的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建立通道,这项工作深受企业和专家的好评;他牵头编制了嘉定区紧缺急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机制,有系统地推进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他在多年的工作中,他总结出经验:“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误。做人、做事、为人、处世,这是一个不断的递进的过程,是人生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培养自己的品格,再去认真的做事,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体会到为人处事的哲学,这是人生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迸发出来的智慧。”所以在20159月他退休后,仍然活跃在汽车行业中,事业道路不断向前延伸,这也是他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浦维达校友出席2017年首届

 “中国创新车企领袖沙龙”并发言


 浦维达校友多年来“离校不离家”,他和学校、学院保持不间断的来往,担任了校友会理事会成员,他还多次返校为在校学子开设讲座,担任学生生涯成长导师,向后辈学子传授行业前沿的知识和专业实践的经验,用自身的经历为学子们树立了鲜活的正能榜样。

 浦维达校友多次接受师生访谈


 材料工程学院院长周细应向浦维达教授

 颁发学生生涯成长导师聘书


 正如浦维达校友在此次讲座中所说的:他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现代汽车营销、汽车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汽车人才研究、高新技术投融资等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业的专业跨度很大,很多工作是跨界、跨领域的,为了不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需要,唯一需要的是终生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浦维达校友一直秉承着“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应该留下些痕迹”的处世态度,丰硕的成果是对他半生辛劳的十足肯定,卓越的成就是他人生征途上的一路星辉。


 寄语学子

 “人生道路没有捷径可走,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珍惜分分秒秒宝贵的时间。机遇总是恩赐给有准备的人,所有今天的努力,都是明天成功的必要准备!”